规章制度
严守“饭碗田”红线:新规之下的农田保护与责任担当 ——农学专业一党支部分班讨论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11-11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6日,农学专业一党支部在教学楼B203召开本学期第二次分班讨论,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严守‘饭碗田’红线:新规之下的农田保护与责任担当”为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本次分班讨论分为三个部分:“聚焦农田红线,解读《办法》核心”、“剖析警示案例,亮明‘严禁’要义”、“激发党员担当,践行青年责任”。支部成员积极学习,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讨论。

聚焦政策背景,解析《办法》核心要义

第一部分由农学222班的杨琳同学主讲。主讲人结合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指出全球约2.8亿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而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近20%人口,耕地保护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办法》出台的必要性。
主讲人在该部分系统解析了《办法》的四大核心机制:确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机制、完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具体规则、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纠错机制,并提出青年如何推动《办法》落地的问题,支部成员就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特点,建议开展“家乡农田现状微调研”、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制作政策科普短视频等青年特色活动。
剖析警示案例,筑牢耕地保护红线

第二部分由农学241班黄瑞婕同学结合“六严禁”政策与典型案例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违规占用耕地进行苗木种植、绿化带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等现实案例,强调耕地保护的法律刚性。例如,某市因挖湖造景占用耕地9000余亩,最终被责令整改,多个项目停工或被填平,凸显了政策执行的严肃性。案例警示不仅揭示了违法成本,更警示青年党员需主动传播法治意识。该部分将案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警示漫画,很好地增强了同学们对“六严禁”的理解。
激发青年担当,践行农学人使命

第三部分由农学242班的郎一诺同学主讲。该部分主讲人聚焦党员青年的责任担当,分享了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参与国家耕地保护立法、全国土壤普查与耕保培训的实例,以及陕西延安“田长守护网络”机制、安徽全椒县“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管控体系等基层创新实践,凸显党员在耕地数量守护与质量提升中的先锋作用。
面对“保护耕地与学生无关”的观点,农学232班的韦希同学反驳道:“保护耕地不仅仅是政府和农民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识。只有全社会把力往一处使,我国的耕地保护目标才能更快达成,人民才能端牢饭碗。”讨论结束后,支部成员一致认为,守护永久基本农田是全体青年的“必修课”,农学人更应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政策落地的桥梁。
最后,党支部各小组组长、党支部支委以及党支部书记施钰泽对本次讨论进行打分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农学专业一党支部本次分班讨论圆满结束。
精彩发言
农学232田金云:
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但汇聚可成江海。我们可以通过高校平台,结合“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借助热门新媒体平台,以发布相关视频等形式,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的概念走进更多人心中,为《办法》的落地贡献力量。
农学241孙一恒:
农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今日守护农田,就是明日守护粮食安全的稳定性。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是要把守护未来农业发展作为自己要肩负起的责任,因此青年要把守护基本农田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为守护基本农田贡献青春力量。
农学242陈子涵:
保护耕地不只是政府和农民的事,青年学生同样责无旁贷。一方面,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载体,青年有责任是保护耕地;另一方面,我们作为农学专业的青年学生,可凭借自身农业知识技能,参与耕地质量监测、农业技术推广等实践,在保护耕地、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也能实现专业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