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琼岛稻浪冲浪 绽放青春芳华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7-24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5日至15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琼岛稻浪冲浪实践团赴海南省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热带农业发展、种业创新等主题深入调研,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实践深化认知,在理论与田间的碰撞中书写农科学子的成长篇章。
研学足迹:椰城到崖州的农业探索
实践团从海口集合出发,首站走进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在热带农林学院、生态学院等院系初探热带作物遗传育种与生态研究脉络。第二站转战儋州,深入新农科基地及木薯科技小院,解锁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密码。
最后一站抵达三亚,在南繁基地、实验室及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分公司,触摸现代种业创新的脉搏。10天里,成员们穿梭于校园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在椰风稻浪中搭建起对热带农业的立体认知。
师者匠心:田间地头的热忱与坚守
在儋州木薯基地,方老师的讲解让实践团感受到科研者的扎根精神。他指着连片的实验田介绍,基地配备漫灌、喷灌、滴灌多套系统,能适应复杂种植环境;而“木薯—禽渔—土壤”的生态循环模式,让残枝、老熟叶片变废为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当提及品种时,方老师如数家珍:绿叶、紫叶、紫梗、花叶、卷叶及茎秆粗壮的野生品种,每一种都是抗病育种的珍贵基因资源。这份对作物的熟稔与热爱,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
在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分公司,林女士的暖心介绍则展现了农业企业工作者的温度。她带成员们参观育种实验室,讲述耐盐碱水稻、高油大豆等品种的培育故事,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到基因编辑技术,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满是对工作的热忱。当被问及科研难点时,她笑着说:“看着种子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所有辛苦都值了。”
两位从业者的坚守,让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真谛,更激发了投身农业的热忱。
实践体悟:旁观到参与的成长蜕变
研学途中,实践团成员们从课堂走向田间,在亲身体验中深化认知。在木薯基地,学习种植技术、田间观测与数据采集,感受“实验室—田间”育种链条的紧密衔接;在南繁基地的实验室中,学习幼苗根系观测,参与叶片光合效率测定等工作,近距离观察科研团队各环节的协同配合。
这些实践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农业科技的进步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每一次田间记录、每一次实验操作中。这种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科技兴农”的理念变得鲜活而具体。
10天的研学,是一次从“知”到“行”的跨越。实践团成员不仅见证了热带农业的生态循环智慧与种业创新的前沿突破,更在师者的言传身教中读懂了“诚朴勤仁”的深层含义。未来,成员们将带着这份在琼岛大地上收获的感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田野上,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与种业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如稻浪般的金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