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农学院“慧耕耘”实践团深耕新沂陈楼村 以专业浇灌振兴之花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7-1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7月7日,农学院“慧耕耘”暑期实践团赴江苏省新沂市陈楼村,开展了一场融科普教育、专题调研与田间实践于一体的科技助农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贡献力量。



趣味课堂,播撒绿色种子

实践伊始,团队便将目光投向乡村的未来——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的“乡间童趣课堂”在陈楼村热闹开场。围绕“节水减排,绿色生活”主题,成员们通过生动宣讲、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向孩子们普及节水知识、节能减排理念和垃圾分类方法。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参与趣味垃圾分类竞赛、进行节约用水知识抢答……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环保知识,手工环节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绿色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聚焦一线,问计田野发展

在陈楼村支部书记李蒙的支持下,实践团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作物长势与管理细节;更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种粮大户、驻村研究生、青年乡村工作者围坐畅谈,“掏心窝子”了解生产中的堵点、难点。李书记谈起科技带来的转变,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过去种地总相信‘大力出奇迹’,一亩地恨不得撒下60斤种子,600斤肥,就盼着能多收点产量。现在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肖浏骏副教授的技术支持,咱学会了‘精打细算’,种子用量压到20斤上下,靠精确播种、变量施肥、科学管护,产量稳稳当当!今年在科学减种减肥减药的管理下,仍然获得新沂市高产竞赛二等奖,这实实在在的节本增收,是咱村最硬气的‘成绩单’!”驻村研究生和青年工作者则结合一线经验,为本科生们解答了书本上找不到的田间“实战”难题,让知识带着泥土的芬芳。


 


田间地头,实践见真知

团队成员随后深入陈楼村的“科技前沿阵地”——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新沂试验田。这片承载着品种与技术希望的田地,是未来推广应用于全村2500亩大田的“孵化器”。在肖教授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换上胶鞋,顶着近40度的灼灼烈日,真正踏入试验田的泥水中。汗水浸透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甚至在肩头凝出盐霜,但酷暑丝毫未能阻挡他们求索的热情。实践团成员俯身细察水稻形态,印证课堂所学;更分组承担起实地勘测病虫害的艰巨任务。当教科书上的“稻瘟病”真实地暴露在眼前,成员们切身体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千钧重量。



知行合一,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活动紧凑而充实,从面向儿童的科普启蒙,到与乡村管理者和科研一线人员的深度交流,再到亲身下田实践勘测,“慧耕耘”实践团完成了从实践调研到理论学习,再回归实践应用的完整闭环。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及时进行了深入的体会总结与详实的数据、访谈资料整理。此次陈楼村之行,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更强化了强农兴农的责任使命情怀。他们将带着田野的馈赠和对“三农”情怀的深刻理解,继续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