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2021年全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培训班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1-11-25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20-24日,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培训班”成功举办。11月20日上午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了开班典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教授,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创新发展处王杕处长,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戴廷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种业科学学科负责人张红生教授等,以及来自14个省(市)70多家种子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的370多名学员同时在线下和线上出席开班典礼。戴廷波主持了仪式。

    丁艳锋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祝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学校十分重视作物种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利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及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的优势,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建立本-硕-博多层次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4年开始,我校农学院已经连续8年承办十期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培训班”,围绕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种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新品种权保护等,对我国种子企(事)业单位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进行全面培训,有效提升了我国种业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最后,丁校长感谢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学员所在单位对南京农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给与的一贯支持,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和保障全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培训班的举办。

王杕处长在线上代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国家即将发布的《种业振新行动方案》的背景和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任务,阐明了如何推进种业振新以及种业振新的阶段性目标。王杕表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快建立健全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农业农村部非常重视种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商业化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科企合作。他同时代表种业管理部门感谢南京农业大学领导和老师为本次培训班做的各项努力,希望未来培训班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张红生代表培训班项目组介绍了培训班的筹备情况,以及培训过程中对学员的一些具体要求。

本次培训班采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方式,项目组邀请了中国水稻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0位种业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围绕“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新技术和种业创新”这一主题,专家们分别介绍“植物育种前沿技术的讨论”、“玉米育种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小麦高产稳产优质育种探讨”、“信息化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杂种优势固定”、“棉花育种进展与种业发展”、“节水抗旱稻的理论与实践”、“蔬菜种源创新与产业发展”、“现行版《种子法》及第4次拟修订内容解读”、“国际种业发展主要趋势”等。学员们一致反映,培训班时间虽短,内容安排丰富,开阔了眼界,既有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学习,又有典型经验交流,特别是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的报告从七个方面对植物育种前沿技术进行讨论,大家很受启发。

王克剑研究员在报告中,与广大学员分享了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从有性生殖到无融合生殖育种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罗利军研究员介绍了节水抗旱稻从理念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夏中华研究员结合自己30年的育种经验,和大家探讨了小麦高产稳产优质育种的方法,柏大鹏博士从科学育种体系的基本要素和玉米育种试验系统三个关键点出发,回顾了玉米育种的历史,并对未来玉米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

展望。南京农业大学郭旺珍教授、赵晋铭教授、洪德林教授、侯喜林教授和张红生教授等分别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为主题,多方面介绍了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新技术和未来种业创新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次培训班的一大亮点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步进行,约90%的学员通过线上直播全程参与培训。在线学习的学员们反映,本次培训班以在线直播课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了远程学习的机会,让不在会场的学员也能体验到现场听课的感觉。会务组通过建立学员微信群,适时共享专家讲课材料等方式,便于学员讲学习资料与同事们交流共享,扩大受益面。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要求,会务组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共收回问卷350多份,对进一步办好种业科技培训班收集到很多建议和意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们普遍希望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能够更紧密合作,协力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希望能增加育种新技术培训班的培训范围和次数。

本次培训班也得到了仲英作物种业创新中心、江苏省种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唐爱社”的部分同学参与了课程学习和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