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友工作 > 院士风采 > 正文

院士风采

金善宝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0-10-22    浏览次数:


(1895年7月2日—1997年6月26日 小麦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浙江诸暨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6年东南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1920-1927年任东南大学农事试验总场技术员。1928年任教杭州劳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农学院)。1930年7月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至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研究作物育种。1933年1月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江南大学农艺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南京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195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荣获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1986 被授予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永久荣誉委员。

金善宝毕生从事小麦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对中国小麦育种、小麦种质资源分类、小麦区划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小麦育种方面,1924年,他改良了中国第一批农家小麦品种南京赤壳、武进无芒,1926年改良了早熟、丰产、抗病、优质的农家品种江东门。与此同时,引进意大利小麦“Ardito ”,选育成为“矮立多”。1934年,他在中央大学劝业农场种植了国内各地小麦品种2100余种,搜集了国外小麦品种及潘希维尔(Percival)世界小麦品种千余种,从这一大批原始材料中择优进行了混合选择,育成“中大2419小麦”,先后在南京—重庆—成都三地试验种植,表现甚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大2419”改名“南大2419”,在长江中下游20多个省、市推广,每年推广面积最高达七千余万亩,衍生品种110多个,种植年限长达41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大面积种植年限最长的小麦品种,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966年,他倡导小麦育种南繁北育、异地加代,缩短小麦育种年限,使小麦新品种育成时间,从10年左右缩短为3~4年,在他主持下育成了“京红8号”“京红9号”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70年代,主持育成“中7606”“中791”优质小麦,开启了国产面包小麦的大门 。在小麦品种资源研究方面,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的搜集和研究,1928年发表了中国第 一部小麦分类文献—“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1942年他发现了我国独有的小麦品种—云南小麦,同时进行了中国小麦区域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4年开始,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持“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类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进化和分布、小麦分类学和区划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934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42年与蔡旭合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小麦改进史料—“中国近三十年小麦改进史”。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1-3集》《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中国小麦学》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 物卷》《中国小麦生态》等著作。1994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 《金善宝文选》。      (金作怡   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