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秾人向徐周”:走访民中去,归时每日斜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2-07-04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2022年6月30日,“秾人向徐周”实践团队在翁李胜副教授的带领下,正式开展南京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拟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结合江苏省泰州市徐周村当地情况,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帮助徐周村走出疫情下乡村旅游经济萧条的困境,基于发展新思路探索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方向。
经过讨论,团队明确了成员分工,将团队成员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小组,线上数据处理和线下实地调研双线并行。
线上成员负责调研问卷制作、数据收集与处理和文稿撰写等工作;线下成员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下负责实地调研走访、问卷发放与回收等工作,开展直播带货,发布宣传视频,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利用融媒体平台以创新方式帮助徐周村走出疫情下乡村旅游萎靡的困境。
7月2日,线下团队跟随当地导游参观了靖江市农旅展示中心,了解了徐周当地特色作物及产品。在游览过程中,团队注意到徐周村村民活动中心设施较为完善,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徐周村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模式以帮助当地残障人士实现再就业。在党群服务中心,团队还参与了志愿活动,与村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文化展板,对徐周村的发展变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调研过程中,除了参观游览,团队还与徐周村村民进行了交流,分别采访了村民、当地芦笋加工厂负责人以及全国劳模徐忠祥老书记。团队采访了一位见证徐周村历史变迁的老人,从中了解到徐周自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实行乡村旅游后的变化。从原来的稀缺的土地资源到如今的大规模种植绿植,从原来的水稻自给自足到如今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徐周村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切实保障人民福祉。但老人也指出,有些村民不愿意配合徐周夹心埭规划,影响到了徐周旅游资源分配。
线下团队还有幸采访到了芦笋加工厂的负责人,她介绍了当地芦笋生产加工的发展过程,表示当地制约芦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没有相应的配套加工产业链,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打破当前徐周芦笋产业发展困境。
徐忠祥老书记扎根在徐周村五十年,用责任和激情将徐周村打造成靖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被评为全国劳模、江苏最美基层干部。通过老书记的讲述,徐周村由一个偏远的农业村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在了团队成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