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与秾同行”:壮大活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2-07-25 浏览次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农学院“与秾同行”团队积极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要求,前往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开展实践调研。
7月21日,团队4名成员来到安徽绿泉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张香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贾龙民族村建设的海棠及红叶石楠特色绿化景观,张董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公司在红叶石楠种植保护、运输、销售方面的情况,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
张董向我们介绍道:“自成立以来,我们公司坚持产业化发展之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向农户提供优质的苗木品种,推广先进的苗木种植技术,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完成传统农业向生态农林业、经济农林业和科技农林业的转变。同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将基地作为产品科研、学习和实践的科技基地,通过持续研发提升产品品质。”
通过本次参观,团队了解到在安徽绿泉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村民收入连续三年超过来安县平均水平,如今的贾龙民族村已全面实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获得滁州市十大民俗风情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将进一步科学规划,适应市场,因地制宜,注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性共赢,把基地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园和科教基地。
对于建成融合科技研发、康养文旅、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等多业态、多元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型农林业综合体,团队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发展林下经济,实行套作模式,套种黄豆、小麦、花生、红薯等作物;由于海棠树本身较矮,且保养成本较高,所以实现林下养鸡、鹅等禽类可能较为困难。
下午团队来到来安县著名的桃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宋超老板的介绍,团队了解到近年来合作社稳步发展,不断扩大经营,先后建成4个钢构大棚作为延迟栽培实验园,占地3000平方米,2015年已经初见成效。
合作社秉持健康有机的经营理念,瞄准中高端市场,逐渐开发有机果品,建成4000平方米连栋温室和近40亩苗木培育基地,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受到政府和林业系统高度重视,效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宋金叶是一名退伍军人,出于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和对退伍军人的特殊感情,宋金叶在用人方面始终坚持优先聘用退伍军人的原则,先后将自己的战友、附近的退伍老兵聘用至自己的合作社工作。时至今日,在这些退伍老兵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省内小有名气的果品种植基地。
来安县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桃文化旅游节,该节日是滁州市最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一提到“春季观花、夏秋摘桃”,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去来安县。桃文化已经成为施官镇甚至是来安县的一张“金名片”。
通过采访,团队了解到桃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黄桃农业研究所,目前已申请专利20余项。研究所目前正结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让黄桃种植变得更加科学化,并降低农民的劳动负担。团队成员还建议打造电商平台,实现平台化运营,开启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交易的新型O2O购物体验新模式。
通过两个产业园的走访参观,团队成员对施官镇的产业发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产业园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足。此外,成员们也懂得了应因地制宜、守土厚生。从“乡愁”到“振兴”,这是中国乡村的进阶之路。让中国农村从“一潭活水”进化为“一池春水”,事关全局,裨益长远。而深入农村的访谈与调研,走的正是一条耕读兴农之路。接下来队员们将前往新的调研地,继续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