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农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大会顺利举办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9-22 浏览次数:
9月12日晚,农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大会顺利举行,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文韬,校团委青年发展部丁群,农学院辅导员孙小雯、杨宸宇、史可欣,以及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刘祉佚担任此次大会的评委。学院共17支(名)团队及个人参与此次答辩。
实践团队主题丰富多彩,从主动融合农学专业特色推广普通话,到开展农情调研、了解农业现状,同学们或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或走进企业开展岗位见习以增进了解,或步入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活动,最终通过生动形象的PPT汇报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收获与成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览各团队的精彩表现吧!
一、慧耕耘实践团
慧耕耘实践团以“知农—助农—兴农”为核心理念,深入新沂和邓州开展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并组织开展田间知识讲授与作物病虫害诊察服务。在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下,团队共同搭建“共享智慧农技员”平台,积极招募和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助力推动农业智能化转型。成员们以“转化、反哺、服务”总结此行收获:不仅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更在实践过程中帮助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切实服务社会,让实践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团队牵头开展农情调研,累计发放调研问卷800余份,覆盖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等共12个省份,以农科学子调研的一线农情数据助力完善慧耕耘智慧大模型。团队累计开展校内外讲座共13场,走访农户200余户,用扎实行动让服务落地。团队成果获主流媒体广泛关注,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21篇,累计阅读量破百万次。
二、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
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利用暑期时间,走访红色足迹,对话南农校友,深入调研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团队积极开展农情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发现农业技术落地难、大模型应用受限、青年返乡意愿低等现实困境。基于调研,他们撰写并提出了切实的助农计划书,真正践行了“走进田间、了解民生、务实解忧”的实践宗旨。团队获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40余篇,总阅读量达30万次,实现了成果影响力的广泛覆盖;同时,团队通过走访5个村镇及社区,走访50余位农户,扎实推进调研工作,回收有效问卷30余份,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8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相关领域实践与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三、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学院联合学工处组建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新疆伊犁开展“推普振兴”实践活动,参与共建实践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苏阿拉木图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团将普通话推广与农业科普创新结合,开展了“推普助农·童心筑梦”暑期夏令营活动。以“作物共生”与“语言互补”的共通性为主题展开讲解,为孩童们带来了生动趣味的知识课堂。实践成员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热情陪伴,以语言为纽带,以农业为媒介,助力乡村儿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发挥农科特色、服务边疆教育,受到了实践地地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团队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50份,发放调研问卷350份,拍摄纪实、微电影等视频5个,并通过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大力宣传。团队获得了多家省市级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达4.6万次。
四、耕读四季,青春予时实践团
耕读四季,青春予时实践团围绕传统农耕文化,通过梳理古籍中与节气农事相关的记载、聆听口口相传的“庄稼话”、实地观测记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田野大地中。实践团以精神感召实践,通过对盖钧镒院士故事进行整理,读懂了农科学子当今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实践团也返乡科普,深入农耕一线进行农耕实践,展现出新时代农科青年的责任与风采。团队整理形成一份故事集,并在“秾言农语”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节气之韵·作物之美】二十四节气系列推送,图文并茂,累计阅读量超两千次,让传统文化以更青春的方式触达同龄人。
五、巳火金陵智农团
巳火金陵智农团以科技赋能农业实践方针,在农机合作社实地考察,感受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的作用;学习无人机飞行,将书本内容具象化,感受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带来的实际价值;与土地深刻对话、实地走访农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用行动书写青春华章。从社区的民生关切到企业的技术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智慧农业的发展脉络,在一场场深度调研中,既捕捉到智慧农业落地乡村的痛点难点,也见证了其激活乡村产业的蓬勃活力。团队通过走访2个村庄,开展2场专题讲座,走访10余位农户,回收了20份有效问卷。这份聚焦乡村振兴的实践行动,得到多家省市级媒体的专题报道,累计阅读量超5万次,让更多人看见智慧农业为乡村发展注入的新动能。
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文韬对本次总结交流大会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各团队在实践中的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同学们的所思所感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各团队在开展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实践过程的思考,注意积累标志性成果,通过“三下乡”的火热实践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他指出,尽管同学们当前的知识积累与技术水平,还无法彻底应对实践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大家所展现出的主动挖掘问题的行动力、深度思考问题的专注力,以及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探索的精神,更彰显实践的意义;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将所得反馈于学习与生活,明确未来方向,持续奋进——这正是最宝贵的成长。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大会不仅是对农学学子暑期实践成果的集中检阅,更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同学们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汗水洒在乡村土壤中,深刻体悟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顶天立地”的农学精神和“诚朴勤仁”的南农品质。今后,农学学子也将继续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