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星海乡行实践团大豆农药喷洒学习实践活动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7-18    浏览次数:


为深化农学生对大豆种植中农药喷洒技术的认识,促进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的紧密结合,7月12日,农学院星海乡行实践团在王君敏老师及宋勃师傅的带领下,前往庄河市农田开展大豆农药喷洒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一线,掌握农药喷洒的核心技术与实操要点。


理论为基

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种植关键,农药喷洒技术影响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宋勃师傅结合庄河市气候与土壤状况,向实践团介绍大豆各时期病虫害:苗期地老虎啃根茎,开花期蚜虫吸汁液,结荚期食心虫(8月20日左右进豆荚、严重时可致减产三成以上)侵扰,并讲解了对应农药的特性与使用时机。


  


针对不同病虫害,宋师傅讲解了对应农药的使用方法。他介绍,当天喷洒的除草剂需“分阶段精准用药”:除草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苗前封闭除草,形成药膜阻止杂草发芽;第二次针对已冒出的杂草定向喷洒。除虫则需根据虫情来调整用药次数,一般需要喷药三次,尤其是针对食心虫,须在7月底至8月初其钻进豆荚前喷药,以形成有效防护。



实践为路


  


讲解结束后,宋师傅为团队成员示范农药喷洒设备操作,并指导成员们轮流进行实操。当团队成员拿起沉重的喷雾器开展农事工作,才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成员们纷纷向宋师傅请教更省力的办法,询问是否可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宋勃师傅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无人机目前主要应用于花生和玉米种植领域,作业成本约为每亩六元,单次可承载 100 公斤农药,飞行一次能完成 20 亩地的喷洒作业。他表示,无人机作业成本显著低于人工,但防治效果仍略逊于人工操作。同时,宋师傅寄语在场大学生,希望他们能通过技术研究改良设备,为农户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此次庄河之行,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大家表示,以往在课堂上仅知晓农药能除草除虫,经过此次实践,才真正深入了解到农药喷洒的时间、方式、用量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