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农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 青春脚步印热土,禾光同行续青篇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7-13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在辅导员杨宸宇的带领下,在南京市溧水区向阳村完成了一场生动实践。通过“共享绿色家园”主题宣讲深化村民环保认知,深入调研揭示向阳村发展现状,并重点发掘了当地“稻虾轮作”模式的运用,切身感受了乡村发展的脉动与温情。
宣讲入心田,绿意润家园
实践团依托向阳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屏电视,开展“共享绿色家园”主题宣讲。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向村民普及节水护水、净村美居与清洁能源知识。聚焦“绿动向阳,分类美好”,团员们详细拆解“两次四分法”垃圾分类技巧,现场老人感慨:“如今村里有了固定投放点,环境大变样!”
宣讲后,中心工作人员协助实践团成员分发垃圾分类手册及生活物品,老人们认真学习,与成员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知识悄然入心。
调研察实情,把脉振兴路
在肖浏骏副教授的专业指导下,实践团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入村舍田间,深入了解向阳村发展现状:村内老人大多不再种地,土地流转已成主流,亩均年收益稳定在万元,成为老人们重要的生活支柱;农业生产施肥仍以化肥为主,但部分农户正尝试混合堆肥畜禽粪便,探索绿色施肥新路径;田间耕作大多依赖人力,少数合作社引入的机械化设备因购置租赁成本高,推广仍存在一定困难。
稻虾蕴智慧,科技赋新能
深入田野,当地稻虾轮作模式引起实践团兴趣。团队成员在农户介绍下对该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农户称,小龙虾养殖综合成本及效益优于鱼类养殖;轮作模式下田药肥用量受限,需每日巡查以防龙虾病害,用药要“少量多次”;科技赋能助生态农法,部分农户引入无人机提高效率,据了解商家提供全套资料、专业培训并协助考 “驾驶证”。
乡情暖归途,瓜甜润心田
调研尾声,团队踏入一户正在用餐的老人家中。老人不仅耐心配合访谈,分享生活点滴,临别之际,奶奶更亲手切开清甜的瓜果热情招待。这份来自乡土最质朴的温情,深深浸润了每位成员的心田。
从环保理念的宣讲台,到向阳村发展的现状分析,再到稻虾轮作生态模式的深度探访,“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成员在宣讲中播撒生态理念,在调研中感知乡村脉动,在特色农业模式中领悟科技与生态的融合之力,更在质朴的乡情里收获了实践的温暖回响。这趟满载思考与感动的旅程,为青春写下了扎实的注脚,也为向阳村的绿色画卷增添了生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