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思政 > 分党校动态 > 正文

分党校动态

国家公祭日 | 铭记历史哀思,铸牢和平基石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4-12-14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日承载着民族之痛与历史之重。为深切悼念遇难同胞,赓续历史记忆,农学院分党校开展了“铭记历史哀思,铸牢和平基石”活动,本科生启蒙班、初级班、高级班成员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学员们通过徒步祭扫、红色基地巡礼、红色影片观摩回顾苦难历史,并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遇难同胞,表达和平愿望。

一、徒步祭扫活动

在南京市小粉桥1号伫立的拉贝故居,曾是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难民收容所之一,庇护了600余名难民的生命。为铭记这段历史,农学院分党校组织滨江校区学员徒步前往拉贝故居参观。学员们通过近距离了解这段历史,深刻感受到在困境中坚韧的人性光辉以及国际友爱的伟大力量。

二、红色基地巡礼

与此同时,卫岗校区的学员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博物馆入口处的文字“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让人警醒。通过一件件实物与史料,学员们更深刻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并表示要以史为鉴,在和平年代不断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外,部分学员还自发前往南京的丛葬地进行祭扫,向纪念碑献花并做出祈愿和平的手势,照片汇集成一只和平鸽,表达学员们对遇难者的哀悼与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党建班学员自发祭扫汇总和平鸽)


三、红色影片观摩

农学院分党校组织党建班学员集体观看《拉贝日记》,影片再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及其同伴如何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设立安全区,保护了超过600名中国难民免遭日军的杀戮与迫害。拉贝先生无畏的勇气与无私的大爱,是对人性光辉的最好诠释,这也深深感动了在座学员,鼓励着他们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构筑生命的防线。


四、主题作品

声音记忆篇

党建班学员以朗诵等形式,诵读南京大屠杀见证者的日记、亲历者的口述、感人至深的诗作等内容,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用声音的力量穿越时空,为和平发声

文字记忆篇:

文字,记录历史,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党建班学员以诗歌、读后感等形式,写下心中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对历史的深深哀悼和对和平的坚定追求。

诗歌

念奴娇·祭英灵

钟山风雨,未可洗,昔日南京惨祸。恶寇乱贼,横抢掠,枪炮金瓯尽没。燕子啼悲,栖霞漫血,泪雨残花落。亡国离恨,夜阑入梦如昨。

革命胜利凭何?垒英雄血肉,人民魂魄,祭告英灵,新时代,万里江山寥廓。看了吴钩,银锄翻赤县,更丰收获。教员言是,环球同此凉热。

——贺润涛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写着拉贝说的那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他在日记里写到他记录和拍摄这些场景不是为了煽动对日本的复仇,而是希望所有人牢记这场战争的可怕后果。我们虽然生在和平时代,但决不能忘记那一段历史,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容许历史的再一次发生!铭记历史也并不代表要延续仇恨,而是更好地珍惜维护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杨琳 读《拉贝日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也警示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危险。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意味着重蹈覆辙。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张竞文 读《南京大屠杀》

纸质记忆篇:

党建班学员通过海报与书法作品,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血与泪的历史。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更激发了我们对当前和平生活的珍惜之情,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贡献力量的决心

书法

 

(路茂恩)




 

(谷俞跃)


  • 海报

     

    (马润卓)

    我们纪念这段黑暗的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曾经的血与泪,不能忘,不敢忘!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时刻怀有振兴民族的责任感,铭记先烈们不屈的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