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作现场观摩会在淮安举行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10-28    浏览次数:


淮安市洪泽湖畔的田间,无人驾驶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当前,依托于空天地立体化作物生长监测平台、精确化变量作业农机装备和智慧化稻作管理云平台,淮安市岔河镇核心示范田已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数字化精准管理。从土壤翻耕到智能插秧,从生长监测到无人机精确施肥喷药,再到无人收割与自动测产,智慧农业技术正驱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10月24日,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作现场观摩会在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核心基地开展。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我校智慧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卫星、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华康、我校副校长朱艳、洪泽区副区长应磊,以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淮安市农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江苏现代农业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项目智慧大田协作组专家,智慧农业相关企业代表200余人共同与会交流。


3CE2B


曹卫星表示,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农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体系落地因时应势。团队要在3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完善技术体系,在空天地立体化的作物生长监测、种肥水药的精确管理处方、基于空间处方的变量作业装备和智能化的农业服务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覆盖作物生长生产全环节的整体解决方案;二是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围绕管理平台研发、智慧农场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和协作网络搭建4大抓手,推动智慧稻作技术从点上示范到面上推广,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管理模式;三是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农户联动,共享、共建、共研数据资源,让智慧农业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力量。


508086


朱艳代表学校对各级单位、各地政府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她从学校学科发展与智慧农业学科的成绩与落地技术谈起,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智慧农业是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号召各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协力解决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构建转化落地的全域应用生态,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校政地企农”的合力方案。


27B61


邱华康对淮安市农业发展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淮安地处重要农业区域,农业用地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资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邱华康表示,淮安市注重以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探索全过程智能化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强化校地合作,加大智慧化农业产业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实现校地联合发展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共赢。


36D3EF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汪国莲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对当地农业发展给予的技术支持表示了感谢。她指出,本次现场会不仅检验了智慧农业技术的落地实效,还探索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发展路径,更深化了双方的合作共赢。她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进“耕种管收”全流程智慧化操作从试点示范迈向全面推广,以政产学研多元协同的方式推动智慧农业落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477428


在交流研讨环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武广伟结合个人项目,感谢了南京农业大学在智慧农业模型研发上的大力支持,建议将现有算法、技术封装成标准化服务,方便其他地区和企业接入,加速技术推广。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孔令聪表示,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推广深化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与革新,希望可以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善推广系统,进而推动智慧农业与政策、产业的结合,实现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新格局。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副站长张莹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建议在推进农业高质高产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农业在数字农田方面的优势,完善耕地质量的智慧监测方案,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有更多智慧化方案。


4E21E5

519B45

2DFC5D


会上,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科长谢静静、淮安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站长许飞鸣、洪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晓斌、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仁梅结合自己所在单位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的项目技术、工作内容做了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场构建等方面的交流与讨论。


3047F7 2EF5EB

2C1A10 2BFA09

4E2F32 4FC0E5


观摩会现场,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刘小军教授就如何实现对田块信息的实时感知、智能化决策的精确之“源”、如何定量设计作物的种肥水药处方、处方图生成之后如何实现智能控制、精确作业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并向专家现场展示了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水稻智能测产收获机、快照式多光谱成像型长势监测系统、谷物精量播种机等多款软硬件产品在田间的实际应用和作业情况。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江冲亚教授、工学院郑恩来教授作现场展示的部分新型设备介绍。


28EB3

333D0


据了解,此次智慧稻作技术现场观摩会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长期以来,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注重将学术成果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与政府、地方、企业、农户不断深化合作。今年,项目组依托专业技术服务,在淮安地区成功培育种植大户150余名,实现“水稻全程绿色智慧施肥”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