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赴张掖开展产教融合专业实践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5-08-16    浏览次数:


713日至19日,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在专任教师王友华教授和王治学老师的带领下赴南京农业大学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甘肃张掖基地开展暑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现代种业全产业链,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和专业能力。

在甘肃明天种业有限公司祁长林经理的协调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甘肃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盈润恒达以及明天种业公司的加工厂和育种研发平台,并考察了中地种业和明天种业的玉米制种基地。张掖拥有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时值玉米授粉关键期,同学们实地观察了玉米母本果穗花丝发育特征、父本雄穗散粉过程及其受温湿度的影响,并识别了田间常见病虫害。技术人员讲解了玉米杂交制种的原理及技术要点,强调了授粉期管理对种子质量的重要性。同学们还观摩了机械化育种与制种流程,理解了品种与机械化收获适配等产业实践环节,并系统学习了玉米种子从精选、烘干、筛选到包装的全过程,以及智能化流水线、标准化作业与质量追溯系统在玉米制种中的应用。王友华教授现场引导学生探讨了制种企业运营、育种技术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同学们积极提问并记录,加深了对种业操作流程的理解。

                

张掖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微型脱毒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在甘肃民乐集华农业马铃薯中心和马铃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同学们系统学习了马铃薯微型脱毒薯从茎尖组织培养、扩繁到无土栽培的完整流程。在原原种车间,微型脱毒薯经五级筛分后成为供薯农扩繁的优质“科技种子”。在规模化原种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同时指出了当前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强调了发展智能化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

实践活动期间,同学们还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张掖节水农业实验站、祁连传奇酒业公司葡萄生产基地及酿酒车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详实的史料再现了当年西路军孤军远征、浴血河西的悲壮历史,展现了我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同学们围绕如何将西路军精神融入当代社会实践进行了讨论,深刻领悟历史,明确了将其精神内核运用于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向。

通过此次张掖基地的沉浸式专业实践,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们深入了解现代种业各关键环节,从研发、加工、生产到市场对接,从玉米、马铃薯到节水农业、特色产业,全面了解了科技驱动的现代种业链运作模式及其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了实践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种业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专业实践活动得到了江苏省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张掖当地多家种业企业的大力支持,是我院校企共建一体化种子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平台,以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江苏省种业科技工程研究中心和仲英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