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科,是我国创立最早的农学系科之一,2000年10月撤系建立农学院。在110年的办学历史中,一大批农业科技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本院任教,包括著名小麦育种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教授,著名棉花育种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泽芳教授,著名数量遗传和大豆育种家马育华教授等,还培养了一批知名学者、教育家、企业家及省市级领导干部。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农学院已经建立了理念先进、层次完整、机制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构筑了结构合理、求实创新的学术梯队,形成了诚朴、勤奋、合作、创新的优良院风。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自1995年以来,学院创造了7个全国首个或首批,7个全校首个的辉煌业绩。现建有作物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交叉学科。作物学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A+、第五轮学科评估继续保持前列,并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6名,其中教授80名,副教授51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8名,国家级“四青”人才12名;现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4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7位教师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专业建设优势突出。建有3个本科专业和2个金善宝实验班。农学专业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通过专业认证(第三级),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慧农业开创全国首个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植物科学实验班源自学校2006年农学实验班,新增生物育种实验班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战略。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专业、6个硕士专业,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平台条件一流。学院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水稻种质资源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站、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国家级平台,26个部省级平台。建院以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70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以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24项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200余篇,其中IF>9的123篇,10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系列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8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20个;共向社会转让成果82项;2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建立了本科生"2+2”、"1+2+1"联合培养及寒暑假访学项目,每年接待合作研究与交流人员达200人次以上。2022年农学本科专业入选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密歇根学院中外联合培养硕士生启动招生,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立项,至此,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途径全面打通。


2011年,学校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农学院将秉承“诚朴勤仁”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党委书记:庄  森 (副研究员)

 院      长:刘裕强 (教授)